Beschreibung

vor 5 Monaten

探秘老子智慧:避世与自然的奥义
#老子,这位古老哲人的智慧,究竟藏着怎样神秘的力量?《道德经》不仅文学价值卓著,更蕴含精妙的生活哲学。教你顺应自然,以不争为胜,背后的深意何在?"不敢为天下先",是明哲保身,还是更高层次的策略?老子如何看待智巧与劳役?为何提倡无为,如何影响了东方文化的底色?从强盗到隐士,再到梁漱溟的转变,孔老思想如何在个人心中交锋,又怎样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中?书画里的“合家欢”与“闲散乐”,孔道并蓄,展现了怎样独特的人生态度?崇尚自然,怀旧纯朴,这一切,如何交织成中华文化的瑰丽篇章?让我们一起挖掘,那跨越千年的生命智慧。


02:01 中国文化的入世与出世: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的冲突


04:0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与道家哲学的关联


06:05 孔子哲学与自然意识: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


林语堂谈老子 《老子的智慧》 绪论一03



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:老子对于避世隐居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?很难下肯定的答复。被称为老子著作的《道德经》,其文学上的地位似好像不及“中国尼采”庄子,但是它有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。在我看来,这一本著作是全世界文坛上,最光辉灿烂的、自保的阴谋哲学。它不仅教人放任自然,消极抵抗,而且教人以守愚之为智,处弱之为强,其言曰:“……不敢为天下先。”它的理由至极为简单,这样就不受人之注目,故不受人之攻击,因而能立于不败之地。所以他又说:“……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尽我所知,老子是以浑浑噩噩、藏拙、蹈光养晦,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,而此学理的本身,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。


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,故尽力鼓吹“无知”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。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,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,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。由于这一个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。它的流风所及,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。如见于《野叟曝pu4言》及一切中国伟人传记,每劝服一个强盗或隐士,使之与家庭团聚而重负俗世之责任,常引用孔子的哲学理论;至遁世绝俗,则都出发于老庄的观点。在中国文字中,把这两种相对的态度称为“入世”和与“出世”。有时此两种思想会在同一人心上掀起争斗,以期战胜对方。即使在一生的不同时期,或许此两种思想也会此起彼伏,如袁中郎之一生。举一个眼前的例证则为梁漱溟
教授,他本来是一位佛教徒,隐栖山林间,与尘界相隔绝;后来却恢复孔子哲学的思想,重新结婚,组织家庭,跑到山东埋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。


中国文化中重要特征之田野风的生活与艺术及文学,采纳此道家哲学之思想者不少。中国之立轴、中堂之类的绘画和瓷器上的图样,有两种流行的题材,一种是合家欢,即家庭快乐图,上面画着女人、小孩,正在游玩闲坐;另一种则为闲散快乐图,如渔翁、樵夫或幽隐文人,悠然闲坐松荫之下。这两种题材,可以分别代表孔教和道教的人生观念。樵夫、采药之士和隐士都接近于道家哲学,在一般普通异外国人看来,当属匪夷所思。下面一首小诗,它就明显地充满着道家的情调:


松下问童子,


言师采药去。


只在此山中,


云深不知处。


此种崇尚自然之情调,差不多流露于中国所有的诗歌里头,成为中国传统的精神一个主要部分。不过孔子哲学在这一方面亦有重要贡献,崇拜上古的淳朴之风,显然也是亦为孔门传统学说之的
一部分。中华民族的农业基础,一半建筑于家庭制度,一半建筑于孔子哲学之渴望黄金时代的冥想。孔子哲学常追溯尧舜时代,推为历史上郅zhi4治之世。那时人民的生活简单之至,欲望有限之至,有诗为证:


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


掘井而饮,耕田而食。


帝力于我何有哉!


这样崇拜古代,即为崇拜淳朴。在中国,这两种意识是很接近的,例如人们口头常说“古朴”,把“古代”和“素朴”连结成一个名词。

Kommentare (0)

Lade Inhalte...

Abonnenten

15
15
:
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