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9、林语堂谈老子 《老子的智慧》第十七章 太上

129、林语堂谈老子 《老子的智慧》第十七章 太上

6 Minuten

Beschreibung

vor 4 Monaten

林语堂谈老子 《老子的智慧》第十七章 太上


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 wu3 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悠兮其贵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:“我自然。”


【语译】


最上等的国君治理天下,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使人民各顺其性,各安其生,所以人民不知有国君的存在;次一等的国君,以德教化民,以仁义治民,施恩于民,人民更亲近他,称颂他;再次一等的国君,以政教治民,以刑法威民,所以人民畏惧他;最末一等的国君,以权术愚弄人民,以诡诈欺骗人民,法令不行,人民轻侮他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因为这种国君本身诚信不足,人民当然不相信他。最上等的国君是悠闲无为的,他不轻易发号施令,然而人民都能各安其生,得到最大的益处。等到事情办好,大功告成,人民却不晓得这是国君的功劳,反而都说:“我们原来就是这样的。”


老子在第十七、十八、十九等章内,慨叹大道剖析以后的不良现象。尤其第十七、十八两章,特别谈到天下之所以大乱,是教化的结果。这个思想给庄子制造了反对圣人之教的机会,尤其针对孔子“仁义礼乐”这方面,他毫不放松任何可以讽刺的良机。


这个思想的基本观点是:在人的本性尚未腐败时,他可以依道而行,且完全服从自己的本能。这时的善是无意识的善,一旦圣人的善恶,智慧之教,和政府的奖惩法则蔚成时,大道就开始废坠。以至于使人的本性由真善而伪善,由伪善而天下乱。


尧的老师


《庄子》之《徐无鬼》


啮 nie4 缺 碰到许由(啮缺的弟子,尧的老师),问他说:“你要到什么地方去?”


许由答道:“我要逃避尧。”


啮缺好奇地问:“为什么?”


许由回答说:“尧一天到晚行仁行义,看来没有多久他就要被天下所耻笑了,不但如此,后世的人大概也要互相残杀了呢!其实,百姓是很容易召集的,你只要爱他,他就亲近你;有利给他就归顺你;称赞他就努力得不得了,要是强迫他做他不愿做的事,可就要离散了。”


“能够忘记仁义的人少,以仁义求利的人多。因此一旦有了仁义,虚伪也就随之而起。这种行为不但不诚实,反而供给贪求的人作为伪善的工具。一个人治理天下想整齐划一的话,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百姓。尧只知道贤人有利天下,却不知道贤人有害天下啊!”


因为有了教化才产生大道颓废的理论,所以人们对尧的批评评价比他的继承人舜要好,对舜的批评评价又比禹要好。因此在庄子的作品中,尧被叙述为道废的开端(另有一说:在尧之前道就开始衰颓了)。

Kommentare (0)

Lade Inhalte...

Abonnenten

15
15
:
: